根据央视2025年7月6日的深度调查,电商和外卖平台的“零差评”现象背后隐藏着高度组织化的网络水军产业链,通过伪造交易、操控评价等手段欺骗消费者。以下是核心内幕及应对策略:

点击图片看央视视频
⚙️ 一、水军产业链运作模式
1. 隐蔽接单与暗语交易
o 接单渠道:水军中介在小红书、闲鱼等平台使用“S蛋”(刷单)、“鱼塘”(刷手群)等暗语招募刷手,规避平台关键词监测。
o 报酬机制:每条虚假好评佣金5-6元,刷手需按剧本伪装真实买家,包括“浏览商品5分钟、比价3家再下单”等细节。
2. 全流程造假技术
o 虚假交易:商家将标价829元的商品改价至95元,刷手支付后获100元返现(含佣金),形成虚假订单。
o 伪造物流:未发货订单显示“江苏连云港签收”,利用空包裹或虚假物流信息欺骗平台算法。
o AI控评:使用AI批量生成“真实感”评论、深度伪造用户视频,甚至通过群控软件操作数百账号刷评。
3. 话术模板与舆情操控
o 三类剧本:
官方帖:直接吹捧产品功效;
科普帖:伪装知识分享(如“补钙首选该产品”);
吐槽帖:象征性批评广告多,回避核心缺陷。
o 差评洗白:先发布“包装破损”等无关痛痒的差评,再伪造“商家补偿20元红包”的解决记录,营造负责任形象。
⚠️ 二、零差评店铺的危险信号
1. 数据异常特征
o 清一色精修图文:好评配九宫格精修图,文案含“回购N次”“救了我的XX病”等夸张表述。
o 差评集中消失:真实店铺差评占比通常3%-5%,若差评突降或仅剩“物流慢”等非质量问题,可能被水军覆盖。
o 评分与销量背离:满分店铺实际体验常不如4.5-4.8分的中等评分店铺。例如,某保健品店存在700条真实差评仍维持4.9分。
2. 平台规则漏洞
o 默认好评滥用:未评价订单自动计入五星,某母婴店30%好评来自“沉默用户”。
o 权重机制利用:新评价权重高,商家在促销前密集刷单即可维持高分。
🛡️ 三、消费者防坑指南
1. 识破虚假数据
o 重点分析差评:关注提及“材质不符”“过敏反应”等实质性问题的差评,而非物流或包装问题。
o 追踪追评动态:真实用户常在15天后追加评价(如“用一周就开裂”),刷单团队易忽略该环节。
2. 主动验证与维权
o 查验商品资质:要求商家出示药监局备案号等第三方报告,高单价商品可直播展示生产细节。
o 保留证据链:截图可疑评价、电话录音、返现卡片,向平台举报时需附订单编号。
o 法律索赔:依据《电商法》第17条,遭遇虚假宣传可主张最低500元赔偿;若遇电话骚扰,向工信部举报。
以下是识别虚假评价与真实评价的对比要点:
识别维度 虚假评价特征 真实评价特征
图文内容 清一色精修配图,文案雷同夸张 图片有使用痕迹,表述自然个性化
差评分析 仅涉及包装、物流等非核心问题 提及材质、功能等实质性缺陷
评分分布 零差评或满分,评分销量明显背离 4.5-4.8分区间,存在合理差评
评价动态 短期密集好评,缺乏长期追评 15天后有使用反馈追评
账号特征 新账号或历史评价高度相似 账号历史评价多样
🏢 四、平台责任与治理困境
• 法律依据与漏洞:
《电商法》第17条明确禁止刷单,最高罚款200万,但暗语交易、跨平台资金流(如微信红包返现)导致取证困难。
• 平台协作缺失:
各平台未建立黑产数据库共享机制,对“频繁改价”“集中注销账号”等特征缺乏联合惩戒。
• 新兴业态滥用:
大众点评“自由探店”模式被利用,用户无需到店即可编造体验笔记;医美机构提供素材要求虚构项目测评。
💎 总结
央视此次曝光直指电商生态的“信任危机”:零差评≠高可信度,中等评分店铺反而更真实。消费者需破除“高分迷信”,结合差评、追评、第三方测评多维决策。根治乱局需平台升级AI识别技术(如监测异常改价)、监管部门落实跨平台协同打击,而消费者理性质疑是终结黑产的第一道防线。
强王电脑从不与虚假宣传同流合污,始终坚持童叟无欺的诚信原则!哪怕营商环境愈加艰难,也无法动摇我们的初心!
立即体验强王电脑维修的良心服务:
拨打 18603054838
中山市强王电脑网络技术中心
以技术守护信任,用服务传递温度
电脑有问题?强王立刻到!
点此百度地图直达 点此高德地图直达